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新时代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大会举办
“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文库”“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正式发布
来源:文/刘晓阳 黄蓉 图/崔晨 徐海宁
时间:2025.04.30

4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三周年之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嘱托,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新时代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大会”上,“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文库”“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正式发布。

这两套文库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担任编委会主任,统筹组织校内外知名学术专家共同完成文库(第一期)的编纂工作。

“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文库”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编写的一套集中阐释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标志性学术成果,首批规划16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凝聚思想共识、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承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是全方位展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标志性出版工程,首批集中出版24种精品图书。文库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学科发展的历史传承,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深度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动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系统呈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作为开放性的重要出版工程,文库将持续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以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知识成果,为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理论和中国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怀海,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单国杰出席并致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冯士新,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超,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赵鑫,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灵茜,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王日春,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李春生,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正明,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利明,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肖启明,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振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耿显家,北京发行集团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小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党委书记、总编辑宋强,新华书店总店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何光宇等出版机构代表受邀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出版社原董事长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出版社原社长、原总编辑贺耀敏等出版社老领导及百余位国内各行业领域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及媒体代表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主持。

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三周年之际,在人大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之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回顾人大出版社与党同心、与人民同向、与时代同行的奋斗历程,展望新时代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前景,意义重大。人大出版社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政治建社、教材立社、学术强社、创新优社、开放兴社,肩负着铸魂脉、树品牌、创质量、做贡献、走新路、当先锋的重大使命。站在发展新起点,人大出版社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目标坚定迈进,要以科学思想为魂,深刻全面展示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伟力;以红色基因为脉,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以品牌特色为基,不断擦亮出版事业的“人大品牌”“中国范式”;以精品力作为要,产出更多引领时代、塑造新人、展示形象、历久弥新的经典之品、传世之作;以服务发展为任,扎根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奋力开创党的高校出版事业新局面。

郭义强指出,人大出版社坚持教材立社,深耕学术出版,精心出版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丰富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宝库,滋养了广大读者的阅读生活,助力了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希望人大出版社在出版更多“中国好书”的征程中展现更大使命担当,加强价值引领,筑牢出版的意识形态根基;加强学术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强文化传承,激活中华优秀文化的现代性;加强融合发展,重构数字时代的出版生态;加强国际传播,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孙寿山在致辞中指出,人大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明传播、文化积累价值的精品力作,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面对数字化浪潮,积极探索出版融合发展的路径,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全媒体、多业态、综合实力突出的新发展之路。希望人大出版社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强劲的创新力,继续坚守价值引领,在知识传播、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大作用;秉持创新驱动之笔,在出版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上下功夫;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在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桥梁中彰显更强担当。

阎晓宏指出,人大出版社是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的排头兵,在版权输出领域高举“中国学术”的旗帜,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价值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编辑出版版权理论和年鉴、推动成立版权联盟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等,从学理阐释、组织协作等方面开展版权工作。希望人大出版社继续深度关注国家版权事业发展,深化国际版权合作,打造全球学术共同体;强化版权保护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加速数字化转型,构建版权生态新格局;践行社会责任,推动版权普惠共享。

邬书林指出,人大出版社在中国高等教育教材、学术出版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为国家培养人才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已具备出版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的良好条件和增长空间,人大出版社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负起出版工作新的文化使命;做好学术出版,筑牢文化强国根基;紧跟科技进步,推动出版业变革发展,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有效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

会上,“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文库”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新书正式发布。张东刚、邬书林、阎晓宏、孙寿山、郭义强、张怀海、冯士新、郝振省、单国杰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共同发布。

冯仕政主持。

会议第二阶段,李永强汇报人大出版社70年发展历史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多位业界专家分别作主题发言,总结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经验、研讨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

冯士新表示,作为新中国大学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人大出版社以红色出版的引领性、教材建设的标杆性、学术出版的前瞻性,塑造了独特的精神品格。期待人大出版社筑牢红色基因,激扬创新精神,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成为学术出版的主力,推出更多一流学术出版物,打造更多“叫得响”“传得久”的学术出版精品;努力成为融合发展的先锋,推动学术资源数字化、教材形态融合化、服务方式智能化,共建高水平学术资源库和高质量数据集;努力成为中外出版交流的使者,推动中国出版更好走出去、走进去,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贡献高校出版力量。

郝振省表示,人大出版社多年来大力支持中国编辑学会各项工作,为学会的长期发展、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宝贵支持,希望人大出版社进一步建强编辑人才队伍,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他就出版人才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把方向,构建强化政治领航、深化价值认同和优化成长生态“三维驱动”机制,培厚人才政策落地生根的机制土壤;二是持续构建编辑梯级培养蓄水池,多维锻造专家型复合人才方阵;三是持续创新动态考评坐标系,厚植编辑成长发展生态根基。

阚宁辉表示,人大出版社是大学出版的标杆,为精品出版、学术出版贡献了人大模式,为主题出版、数字出版标注了人大高度;也是人民出版的典范,坚持人民至上、读者至上,滋养了莘莘学子和广大读者;更是中国出版的骄傲,以出版“走出去”为建构当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传播中华学术文化创造了富有人大特色的新格局新气象。

刘超表示,同为教育出版和教育服务的国家队主力军,人大出版社发展沉淀了三项重要品质:一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深耕教育出版的优良传统;二是坚持精品出版战略,守正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彰显使命担当,服务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教育出版社当携手共进,为祖国讴歌、为人民立传、为时代育新人。

赵鑫表示,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把握五个方面:一是强化国家战略服务能力,打造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版标识;二是深化学术出版特色,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三是打造世界一流期刊,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是突破融合出版瓶颈,构建新型出版生态;五是提升国际传播能级,助推中国学术在世界舞台跃升。

李灵茜作为国外知名大学出版社代表发言。她回顾了双方30年来在经济学等领域的合作成果,高度肯定人大出版社坚守学术使命、扎根中国文化、为助力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互鉴对话做出的卓越贡献。她表示,全球合作对学术出版意义重大,期待未来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学术出版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机构、科研机构、管理服务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30余家媒体代表参加研讨会。

当天下午,“七秩风华:扎根中国大地创一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七十周年(1955—2025)”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开幕。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秉持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主动精神,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火炬,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与体系化学理化建设方面勇立潮头,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呈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毕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