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一带一路”中国纪录片指引他来到中国,开启一段独特的求学之旅。从文化交流到在京创业,助力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他将校训“实事求是”当成座右铭,写进了毕业论文,更化作了实践。
求学之路 被古老文明与现代化所吸引
西班牙小伙保罗(Pablo Sabio)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南部的雷加内斯。13岁时,他的中学老师曾送给他一本《孙子兵法》,那是他第一次领略到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传统文化中,中国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家,拥有独特的现代哲学。”在保罗看来,中国哲学最闪光的地方在于它“不被理论和意识形态所束缚”,注重解决现实问题,这也使得保罗对中国哲学一直具有浓厚的兴趣。
2021年,一部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纪录片吸引了保罗。纪录片展现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共赢和中国惊人的发展变迁,让保罗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兴趣。当看到中国积极邀请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时,他意识到,只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国际关系和全球发展中的新思路。
于是,保罗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保罗至今记得,第一次走进人民大学时,看到了东门门口的大石上镌刻的人大校训“实事求是”,这也成为了他日后求学过程中的座右铭。在中国的留学经历,也让他亲身感受了古老文明与现代化发展的交织与碰撞。
(保罗和父母在人大“实事求是”石前合照)
心之所向日 常生活探源中国智慧
作为一名热衷中国哲学的外国研习者,保罗对孔孟之道了然于心。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保罗也常同中国朋友交流,并在生活实践中深入观察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他逐渐发现,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中,常常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国人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社交场合,即使面对不太喜欢的事情,他们也会以礼貌的方式表达意见。”这让保罗联想到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寻求和谐与平衡。
保罗还发现中西方文化对待家庭的差别。“我有一位中国朋友最近正因她家庭的一些问题而困扰。她的母亲提出希望她能回老家,而她则希望母亲搬来北京,自己在尽孝的同时,也能让母亲享受北京更好的医疗条件。”保罗说,在西方,年轻人通常追求独立和个人自由,而在中国,家庭责任常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这令保罗重新思考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他说:“从短期来看,个人主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从长期看,如果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整个社会可能就无法正常运作了。”
(2024年春天,保罗带父母在北京游览)
2024年4月,为了给儿子庆祝生日,保罗的父母从西班牙出发,开启了一段“说走就走”的中国之旅。保罗带父母在北京参观了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名胜古迹,还乘坐高铁前往了天津,亲身体验了一下京津冀一体化的便利。这趟旅程让保罗和父母对北京的国际化程度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大为赞叹。
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思考,不断加深着保罗对中国哲学、文化与社会的认识。“我相信,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未来将更加紧密与深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哲学与历史等方面,能够为世界提供独特的视角与智慧。”
贡献力量 跨文化交流平台助力国际交往
怀着“如果能让不同国家的人互动起来,会非常有趣”的想法,保罗一直致力于促进跨国界理解,给不同国家的人创造更多联系与互动的机会。2023年,他决定将朋友之间的聚会闲谈发展为一种定期的交流活动——创立文化交流组织Gelatina,为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与中国人互动交流搭建起平台。
(保罗创立的Gelatina举办线下活动)
为了推广活动,保罗亲自设计宣传材料、在多个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也吸引了一批热爱西班牙文化的“铁粉”。目前,Gelatina已经吸引了21个西班牙语国家中15个国家的参与者,其中包括在京的西班牙、阿根廷、智利等国家的朋友,以及来自厄瓜多尔、秘鲁和尼加拉瓜的留学生。有网友为保罗留言表示:“能够在北京参与这么有国际氛围的活动,真的太国际化了!”
保罗说:“线下交流更能建立深厚的跨文化互动,参与者不仅能学习语言和文化,还能真正理解不同文化背后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只有通过真实互动,才能建立跨文化的理解与信任。”
2024年8月,保罗受邀参加被誉为“全球创业者嘉年华”的HICOOL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并在“北京国际人才市集”环节分享了Gelatina的故事。保罗表示:“许多留学生初到中国时,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容易感到孤独与迷茫。而通过这些活动,他们更容易融入集体,建立与中国学生的友谊,了解中国。”
不论是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巨大潜力,还是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产生的深远影响,都坚定了保罗在中国继续深造、创业和推进跨文化交流事业的信心。“未来,我希望Gelatina能够扩展到更多二线城市,举办更多跨文化讲座和分享活动,帮助更多外国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青年对话,创新探索;深化友谊,合作进步。在保罗看来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过程,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还能帮助人们在全球化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以人文交流厚植友好民意基础,在文明对话中互学互鉴、互融互通。人大学子将始终胸怀天下,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