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谈红会风波:慈善事业须以公信力为本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0.03.07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当地政府就依循以往惯例指定省、市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作为接受捐助的专责机构。然而,先是传出武汉红十字会对捐赠收取管理费,被避谣了;接着被传山东寿光援助的350吨蔬菜被武汉红十字会在超市低价卖掉了,后经查证是捐给了武汉市商务局并由其在超市低价处理后将所得上交财政用于防疫,这两次显然是误伤;但再接着又被质疑其拨付捐款迟缓,近4 亿资金躺在其账面上几天只划拨出几百万元定向捐赠资金。 而公众质疑湖北省红十字会对接收捐赠的防疫口罩分配不合理问题,得到的回应是提供的信息因失误而不准确,更正时又出现低级错误,更未交待清楚为什么处于防疫一线的协和医院得不到应有的配置而尚未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仁爱医院却获得了大量的口罩。 应当说,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当地红十字会系统的工作人员与其他系统一样付出了同样异常艰辛的努力并且还在继续付出,许多红十字会志愿者亦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我们不能因为质疑而否定红十字会系统的贡献,但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机制问题确实反映了慈善活动中信息披露和接受社会监督的必要性、重要性。 在当前的情形下,我认为特别需要保持理性,社会各界需要在进一步了解慈善事业的基础上参与慈善、监督慈善活动,慈善业界更应当抓住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契机,在继续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打造并不断巩固自己的公信力,进而促使我国慈善事业步入公众信任、能力卓越、有影响力且能够为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做出重要贡献的社会公益事业。 1 慈善组织必须将公信力视为自己的生命,在信息披露与行动效力上下真功夫。 慈善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慈善事业的生命力与动员能力取决于公信力,公信力又取决于充分的信息披露与快捷有效的行动力。信息不透明的慈善组织与慈善活动不值得公众信任,行动迟缓的慈善组织与慈善活动同样是减损捐献者爱心的行为。因此,慈善组织与慈善活动任何时候都必须将公信力建设摆在首位,尽力做好信息准确披露工作,并建立规范流程尽可能快捷地将善款善物送达有需要者,否则无异于是自伤甚至自杀行为。

编辑:李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