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战疫”同时,中国已在谋划这5件大事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0.02.17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这次疫情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充分暴露了一些短板和不足。
眼下,中国在全力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在谋划一些弥补短板、着眼长远、防患未然的大举措。
打击野味产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第一件大事,就是向野味产业“开刀”。 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此次疫情被认为与野生动物非法售卖密切相关。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改革完善疾控体系
第二件大事,就是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其现代化,避免小病酿成大疫。 2019年3月,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曾公开表态:“SARS事件不会再有了,这得益于我国传染病监测网络建设得很好,病毒来了我们可以挡住它。” 但是,新冠病毒来了,疾控体系没有挡住,一些短板也暴露在公众视野。 一是重治疗、轻预防,基层疫情防控能力较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对中新网记者说,当下人口大幅流动,给疾控带来新的挑战,而目前医疗资源一味向三甲医院集中。基层疫情防控能力较弱,如果几百万社区医生和公卫医师能够得到及时培训和必要物资,可以大大提高筛查和医护的可及性,在关键时刻与居民共同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角色。 二是疾控体系权能低弱,管理错位,人才流失。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说,疾控体系一直以来存在权能低弱,职能上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界限不清,以及管理、考核、评价、激励等多方面不足。 “疾控中心定位为政府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但它本身又是一个事业单位,对机构和人员评价激励又要套用科研机构的模式去管理。这种扭曲和错位,也导致现在这个队伍整体素质令人担忧,人员流失非常严重”。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18.8万人,比2017年的19.1万人减少3000人。而医院的人数从697.7万人涨到737.5万人。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第三件大事,就是彻底排查整治公共卫生短板死角,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教训是深刻的,被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管理无序、卫生脏乱,经常飘着腥臭味。在当地市民眼里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第四件大事,就是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在这次疫情应对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预防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能力等方面暴露不少短板和不足。补齐国家储备体系短板
第五件大事,就是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随着疫情扩散,各地医疗物资需求激增,最紧缺的是医用防护服。”2月13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说。 不止防护服,此次疫情之下,从医院到民间,口罩尤其是医用N95口罩处于“一罩难求”的状态。国家为什么不多储备点,成为很多人的疑问。编辑:饶书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