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微人大
图书馆
邮箱
捐赠
招聘
EN
搜索
首页
学习
要闻
媒体
专题
校园
校园
院系
部处
广角
人物
人物
师者
学生
影像
影像
图集
视频
中文主页
English
首页
学习
要闻
媒体
专题
校园
院系
部处
广角
人物
师者
学生
影像
图集
视频
中文主页
English
搜索
微人大
新闻网
图书馆
邮箱
校友
捐赠
招聘
EN
首页
专题
走进两会热点
正文
贾晋京:中国主办G20峰会给世界前进带来新的可能
来源:大公网 环球网 国际在线
时间:2016.03.09
今天,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回答关于中国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提问时说:“现在世界经济又到了一个转折点,如何来摆脱长期的低迷不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如何来有效地协调各国的政策,就像这位记者所说的,国际社会正在把目光转向中国。习近平主席已经向世界清楚阐明了中方办会的宏观思路,我们将在全面推进各项议题的同时,着力从三个新的角度来寻求峰会的突破。一是以创新发掘新动力。二是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三是以发展开辟新前景。”这里的“转折点”可以说颇有深意,强调了今年G20峰会所面对形势的紧迫性。 三个月前的2015年12月初,中国开始了作为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的“任期”。而就是从这个月开始,随着美、欧股市的一轮暴跌,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动荡与恐慌之中,“大衰退”成为西方舆论热炒的话题,新的金融危机似乎“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这样的局面下,作为G20这个“朋友圈”的轮值“群主”,中国需要面对的是了不起的挑战。 将于今年9月初在杭州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是G20的第11次领导人峰会。简单回顾一下G20领导人峰会的历程,就会发现,当前G20所要面对的形势,一如2009年——经济危机最困难之时。 G20领导人峰会机制源于2008年11月,当时“金融海啸”来袭,全球20个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临时会聚华盛顿,“会诊”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经济形势,这次会议的公报,也都是关于紧急事项的措辞。会后短时间内,美联储就开始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此后不到5个月时间,2009年4月,G20就在伦敦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以应对“金融海啸”向全球蔓延,导致金融危机深层化发展。再一次仅仅5个月后,G20第三次领导人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这次会议上宣布G20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协调的首要论坛。 G20在2009年召开了两次领导人峰会,是因为那一年那一年全球GDP下降1%,贸易量下降12%,投资流通下降36%,全球资产缩水50万亿美元,股市市值近乎“腰斩”50%;全球经济危机处在深层化发展之中,各国不得不通过加强经济政策协调来应对。 而2016年的形势的紧迫性,宛如2009年再现。仅在2016年1月,全球股市暴跌造成的损失就达到8万亿美元,“速率”远超过2009年。而更加严峻的是,部分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新趋势,若不加以协调,恐怕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可逆的长远伤害。这种新趋势就是“负利率”。 1月28日,日本央行突然宣布实施“负利率”,引起全球市场恐慌。早于日本实施负利率政策的欧洲央行,则在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3月9-10日将举行的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已经被预期铁定扩大“负利率”政策规模。而美联储也表示在对今年下半年实行“负利率”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负利率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什么样的长远危害呢?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它颠覆了数千年来形成的“利率不能为负”的金融基本规则,导致作为金融运行基础的贴现率无法计算,于是,“未来收入总和”就不能计算。由此导致投资机构为了能“算账”,不得不给资产假定一个高得不可能风险溢价。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资产价格无法计算,于是就只能投机,尤其是投向“零收益率资产”。这两天出现的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暴涨,就是显而易见的后果。这种暴涨并无实体经济逻辑支撑,必将有暴跌伴随。“负利率”如果发展下去,给全球政策带来的“倒逼”后果将是:利率、汇率将无法监管,货币将失去意义,极端通胀和极端通缩都可能发生。正如国际清算银行(BIS)3月6日发布的报告所指出,如果欧洲与日本央行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或者长期维持负利率,那么个人以及金融机构的行为将难以捉摸,将带来严重负面后果。 今年的形势,是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第二次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后果,并且更加深层化。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由中国来主办G20峰会,将给世界前进的道路带来新的可能性。中国作为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大国,能够把通过实体经济发展重振全球的G20价值观推动下去。 2016年中国提出四个“I”,即“共同创建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经济”,这是针对全球经济增长新困境、保证各国承诺的执行力,而提出的“中国方案”。这四个单词是根据中国经验,试图抓住当前国际社会对于世界经济治理的最关键问题,指明了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创新”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动力之源,靠创新来释放体制活力和创造力,靠创新实现科技进步,这是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根本出路;“活力”强调让经济发展的引擎高速发展,让世界经济气通血畅,焕发新动力;“联动”是实现全球整体、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国合作联动,才能减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优势互补;“包容”强调发展的价值要惠及所有国家,从而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G20如果能在“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方面为世界做出表率,形成共赢局面,势必将提振全球经济信心、拉动经济复苏、释放发展潜力,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创造光明前景。 当前,中国已经从2009年时的全球经济政策协调的受益者,变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者。2016年G20领导人峰会如果成功落实合力发展实体经济的中长期政策框架,G20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长效治理机制,全球经济才会真正走上强劲、可持续的增长之路。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本文刊于3月8日中国网,大公网、环球网,国际在线同时发布。) 原文链接:
大公网首页要闻-专家评王毅答问:中国主导或以实体经济重振G20价值观
环球网两会专题要闻-加强全球经济协调的紧迫性如2009年
国际在线首页-“转折点”上,中国将携手G20拉动全球经济转危为安
分享
编辑:郭 闻宇
推荐
2025.04.30
新时代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大会举办
2025.04.25
守正创新与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讨会举行
2025.04.24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2025.04.23
中国人民大学和平与发展学院、极地与深海战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25.04.20
202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预印本平台建设论坛举办
热点
新时代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大会举办
守正创新与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讨会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会暨2025—2027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部署会
中国人民大学和平与发展学院、极地与深海战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2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预印本平台建设论坛举办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启动仪式暨2025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中国语言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语言文学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立大会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领导班子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第二次集中学习开展
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求是学术”学生论坛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