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悉
全国4.2万多名
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
有1.2万多名“90后”
曾经“温室”里的“宝宝们”
已经成为向险而行
生生不息的中国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们将镜头聚焦疫情前线的广大青年们
他们不惧风雨、勇挑重担
让青春的绚丽之花为祖国和人民绽放
清华大学:
104天无休科研战“疫”!清华女生登上新闻联播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5月3日起,CCTV推出系列报道
《用奋斗的青春告白祖国》
作为该系列的开篇报道
5月3日晚的《新闻联播》中讲述了
清华大学医学院2015级直博生单思思的故事
疫情暴发后
她104天无休
在科研战“疫”一线争分夺秒
攻坚克难
她说
以硬核成果降服病魔
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青年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

五一假期
单思思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
生产抗体、检测抗体功能、进行动物实验
从1月20号以来
这样高密度的实验
已经持续了104天
单思思所在的张林琦教授科研团队
长期从事病毒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新冠疫情暴发后
张林琦教授迅速组建科研攻关团队
刚放假回家一天的单思思
第一个报名参加
在科技部公布的五条疫苗技术路线中
他们团队选择了三条开展研究
其中一个被科技部立项
在清华大学医学楼里
单思思他们实验室的灯整晚亮着
大家全力推进各项实验
除夕夜
单思思就是捧着师姐送来的饺子
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每天早上来实验室的路上听新闻
听到不断增长的数字
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紧迫感
大家都恨不得24小时连轴转”
让单思思倍感振奋的是
3月2号那天
习近平总书记来清华大学考察
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
她作为团队代表为总书记做实验演示
“总书记问了我两个问题
是不是可以表明这些抗体是一个好的功能?
这些课题是不是你们博士生来做的?
我回答是的
我当时既紧张,又感到自豪
总书记说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这是对我们科研工作者的高度肯定
也是对我们给予的厚望”
如果把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比喻成钥匙开锁
单思思他们所要做的就是解析
它们结合时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机制
从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抗体
筛选出其中能够成功阻断
病毒进入细胞的抗体来进行治疗药物研制
张林琦教授说
“现在我们实验室的主力军
都是我们90后、00后
科学就是攻山头就是炸碉堡
需要毅力、长久的坚守
单思思他们做到了
我觉得这也体现了勇于担当、敢于担当”
单思思说:
“每一个步骤都是非常庞杂和精细的
比如说我们已经分离出200多个抗体
但要进一步筛选哪一个更有效
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功能验证
需要上千次地不停重复这个动作
有时候手都僵了
枯燥、重复
但也让人充满期待”
在无数次的失败后
单思思和团队成员
已经解析了病毒与蛋白结合的关键结构
成功分离出200多株抗新冠病毒的
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
单思思说:
“总书记的期望给我们很大的激励和鼓舞
我们要与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
在我们科研的战场上争分夺秒
尽早用我们的研究成果为患者、为百姓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
“不一样的毕业季”
周康林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2020年是他在人民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常规的生活节奏,由于要准备博士毕业论文,周康林大年初二就返回了学校,身在学校的我,身在大后方的他,一直期待能为防疫工作做点什么。当看到学院老师在微信群里推送了一条关于“热血同心”人大师生无偿献血活动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中国传媒大学:
一切的苦和累都值得!
第一次“零距离”和疫情面对面
青年用勇气武装自己
传递点滴力量
开年以来,疫情的发展走向揪着所有人的心。戏剧影视学院2017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杨典雅想方设法,希望为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3月初,她和班上同学打算策划一场与疫情相关的大学生线上云晚会。在寻找嘉宾的过程中,她结识了不少一线的大学生志愿者,还有一些感染新冠肺炎后痊愈的大学生患者。他们鼓舞人心的故事打动了杨典雅,她意识到:作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自己还能做得更多、更好!

中央财经大学:
让梦想绽放于祖国山河大地
新时代,新征程
“90后”中财大青年郑重接过
五四精神“接力棒”
将奋斗融入时代滚滚浪潮中
让梦想绽放于祖国山河大地
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频共振
特殊时期
“90后”财经黄埔人也在
用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
愿所有的努力都承载着光芒与力量
擦去泪水与伤痕
2020年1月26日社会与心理学院18级本科生钟梓滨、柯谊发起援助武汉倡议迅速凝聚大批校友、师生们的响应经过多方协作努力“财济荆楚·风雨同心”公益项目应运而生。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艰难5次方案搁浅、44次寻找货源失败多家物流公司的拒绝湖北各地封路禁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在新时代的中国中财大青年就如同这一股正气在脚踏实地的努力中接棒五四精神永葆青春朝气
求真求是,追求卓越
我们始终记得忠诚、团结、求实、创新
我们永不敢忘
首都师范大学:
疫情期间志愿服务400小时,她为社会增添一丝温暖和光亮!
陈姝洁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2017级物理系,作为学生党员、团支部书记积极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先后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第十届“青春榜样”、校级“三好学生”。 她专业成绩突出,连续两年综合测评第一,两次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同时参与“光子晶体特性”课题研究;她实践能力突出,曾参加过海淀区团委书记挂职项目,担任过世园会志愿者。在此次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服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时长达400小时。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陈姝洁一直保持每周五天的志愿服务时间,工作忙碌时,一天在岗达10个小时,截止目前已累计在岗近400个小时。 她是社区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但是她却决定主动肩负起工作量最大的执勤登记任务。执勤过程中,她发现小区工作人员人数较少而且年龄偏大,早、中、晚就餐时间经常倒不开,于是她就和父母商量,自己和父母每天在就餐时间值勤,以便替换下其他工作人员,确保小区其他工作人员按时就餐。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一大批在抗疫一线的年轻医护人员
践行责任、担当和使命
千千万万个“90后”“00后”奋战在
工地、社区、工厂以及运输保障
等各条战线……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
是堪当大任的!
原文链接: [现代教育报]抗击疫情,首都高校青年们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