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院自评专家组到历史学院对历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考察评估。副校长贺耀敏担任评估组组长,劳动人事学院曾湘泉教授、商学院副院长刘晓梅、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岳树民、统计学院副院长尹建鑫担任评估专家。
历史学院副院长皮庆生从本科教学的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监控、特色项目等七个方面对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介绍。皮庆生表示,历史学院从学校“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出发,将精心培养各类历史学专业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学院一贯重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基础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历史学院还主张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实际的实践教学之路。皮庆生还就目前学院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汇报结束之后,专家组结合历史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问的方式就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学生个人发展引导等方面与学院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材料检查环节,专家组对历史学院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本科期末考试试卷、毕业论文、专业实习报告、实习文集等教学档案进行了认真查阅。
在专家组评估意见反馈会环节,评估专家曾湘泉、刘晓梅、尹建鑫、岳树民先后发言,对历史学院以往的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强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意识、探索符合专业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打通本科专业间的课程体系、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打造好全校通识选修课的特色品牌等方面,对学院今后教学工作的完善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建议。
评估组组长贺耀敏在总结发言中对历史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再次给予积极评价,并对考察中发现的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予以反馈。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科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深厚的学科积淀,为新中国的史学发展做出过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希望历史学院抓住新时期学科发展的机遇,精心设计各类本科课程,继续优化各个教学模块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各类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打造一支更为精干的教学团队,为全社会培养更多“高精尖”的史学人才。
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对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此次评估是对历史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梳理与系统总结,历史学院将认真把握专家组的意见精髓,深入总结以往本科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扎实做好整改工作,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加强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的建设力度,推进本科生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完善本科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协同,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全面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