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集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数万名医护人员离开家庭,奔赴武汉、湖北等疫情前线,救治病患、抗击病毒,更多的干部、警察、后勤保障、社区人员等连续多日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与家人之间写下了很多的家书、日记,给全民抗疫带来温暖与力量,成为抗疫道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此外,很多政府、部委、学校、医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在抗疫过程中给所属人员发出了一封封书信,这些书信较好地传递了信息,部署了工作,增强了大家同心抗击疫情的信心。
为了留住这些珍贵的抗疫档案,自2020年1月31日(正月初七)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联合《北京晚报》开始征集“战疫一线家书”,并在晚报开辟专栏连载。在此基础上,我馆决定把征集范围扩大至抗疫期间的所有书信和日记。
二、征集内容、范围
(一)医护人员等写于抗击疫情一线的家书、日记、日志;
(二)医护人员等家人写给前线亲人的家书;
(三)社会各界写给“白衣天使”的信;
(四)参加抗疫防疫战斗的各级干部、党员、群众如卫生、安保、物资、运输、快递、媒体、镇村、社区工作者等与家人之间的通信;
(五)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所写的与疫情防控有关的信;
(六)政府、部委、学校、医院等单位、组织写给所属人员的信;
(七)武汉、湖北乃至全国人民抗疫期间所写的日记。
三、征集方式与用途
(一)欢迎无偿捐赠纸质版原件(扫描件、复印件也可以),没有纸质版的请发送电子版。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应征家书、日记,均作为抗疫文化遗产由我馆正式收藏,同时为捐赠者颁发荣誉证书。
(二)我们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切实保护捐赠者的应有权益。比如,所有应征家书、日记等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捐赠者对捐献的家书、日记等资料,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以对其中不宜公开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
(三)我馆将选择部分应征家书、日记,择机举办相关展览,编辑出版相关书籍,被选中者将获得参展证书、相应稿酬和免费样书。
四、注意事项
1、邮寄或发送之前,请附上家书、日记所有者是否同意捐赠及作者是否同意公开发表的书面意见,并请附上家书相关背景、资料和照片。
2、如果不同意发表时署真名,或有其他意见,敬请在附件中说明。
3、来函敬请注明您的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以便我们与您联系。
五、联络方式
征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征集热线:18201170913
15901374199
联 系 人: 张丁 张颖杰
电子邮箱:
jiashuchina@vip.sina.com
微信平台:我们的家书ourletters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二○二○年二月廿五日
◎“我们的家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和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的微信公众号,欢迎订阅!我们将给您推送有价值的家书文章和家书文化动态,展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留存社会记忆,传递温馨和谐的亲情文化。
◎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是经人大校长办公会批准设立、北京市文物局备案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属于文献类专业性高校博物馆。2016年10月26日揭牌成立,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弘扬家书文化遗产为己任,主持全国性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下设家书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建设中国家书档案资料中心和家书、家风文化传承基地。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2005年4月10日启动的公益文化项目,以保护家书遗产、传播家书文化为宗旨,得到了众多领导、学者、捐赠者的大力支持。我们也非常希望您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到抢救民间家书活动中来,把自己的家书贡献出来,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得到专业、科学的保管,并将有机会展出和出版,让更多的人分享。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