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收费和生活标准居高不下,贫困家庭学生的就学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农业大学的“掌门人”也不禁发出这样感叹:“贫困家庭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经费投入不足引发高收费
有关调查显示,当前,中国大学生一年的学习生活至少需要一万元人民币的费用。这一数目对于多数贫困家庭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曾有媒体报道,中国西部农村家庭,三个壮劳力供养不了一个大学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认为,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其中,政府对高等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应是问题的焦点。
陈章良介绍说,国家拨给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总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教育经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却逐年下降,二00二年为百分之三点三二,二00三年为百分之三点二八,二00四年估计约百分之三点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普遍出现严重不足,每个学生每年经费只有一千五百至二千元,而一些学校的规模又很大,要想支撑下去,只有通过扩大招生,向学生收取较高的费用来弥补经费的不足。
加快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
近年来,为维护教育公平,中国一些高等院校纷纷为贫困家庭学生开设了“绿色通道”,比如发放奖学金、助学金、银行贷款,组织勤工俭学等,旨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称,北大一直很关注贫困家庭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绝不让任何考上北大的学生因家庭困难而上不了学,多年来已从社会各界和海外募捐筹集一些资金,用于贫困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给予减免学费。
陈章良代表建议,政府应高度重视高校贫困学生,加快资助体系建设。他说:“银行给贫困学生贷款的面不够广,量不够大,主要原因是担心学生不能按时还清。政府可借鉴国外做法,从政策上予以扶助,对于到政府、军队就业的可以全部免除其还款;其他的学生采取信用卡与贷款银行挂钩,每月自动扣除一部分,利息部分由政府承担。”
家庭和学生应转变观念
对于媒体曾经报道的关于个别贫困大学生靠偷偷摸摸捡垃圾度日的现象,许智宏认为,一些贫困学生由于面子和心态问题,不敢主动请求学校和社会的帮助,这是没必要的。学校会在提供帮助的同时,保护其个人隐私。
许智宏也呼吁,贷款读书在国外很普遍,贫困家庭的家长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不能因读书需要借钱就不让子女读书。
http://edu.tom.com/1267/2005310-34465.html
(编辑:潘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