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关村”成立已四年
一边是鲜艳的党徽,另一边是中关村科技园密密麻麻的科技大厦——这个构思简洁却意味深长的画面镶嵌在“红色中关村”网站的首页顶端。自2000年这个红色网站建立以来,不知不觉,“红色中关村”已在中关村“入住”四年。
在这里,近2600名“流动党员”可以随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一打开这个“红色网站”,这条温馨的新年祝福吸引了记者的目光。“2004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红色中关村’网站在运行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很多热心党员的真诚建议。在元旦佳节,衷心地祝愿大家全家幸福,在鸡年中事业更上一层楼!”
据了解,这个网站是由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联合党委副书记于滨利用业余时间创办的,其平常的维护工作人员也为此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也是分文不取。中关村联合党委办公室的冰智慧介绍说,党员分布分散,一直是中关村开展党建工作的难题。当时中关村的2000家中小型企业不具备成立党组织的条件,而且分布过于分散,“所以大家集思广益创建了‘红色中关村’网站,方便这些没有建立党组织的2600名党员的学习和交流工作。”
网站让党员找到“家”
建立之初,网站就按照行业建立了不同的党组织,比如“软件支部”、“工程控制支部”、“程序员支部”……党员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行业自由选择加入党支部,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党支部,把一群职业相近、兴趣相投的普通党员凝聚在一起,畅谈人生与理想。
冰智慧告诉记者,网上开展党务工作,最大的收益是方便。“过去通知党员开会,一共243个党支部,光是打电话,就要打200多个电话,既费时又耗力。”她随即打开网站上的几条会议通知告诉记者:“现在方便了,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群发系统便可轻松完成。效率高,成本低,花的时间少,这是通过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的优势。”
网站的开通,也有助于加强大家之间的联系。记者在浏览过程中注意到,无论是中秋佳节等传统节日,还是“村内”的各项活动,网站上都能找到相关的祝福和活动的详细报道,让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不同支部的党员,打破界限经常在上面交流,互相帮助,例如有生活难题、工作难题或者生日聚会等。
第三总支第六支部副书记张丽君告诉记者,每天她都会上网看看新的党务动态信息。她介绍说,不少的同志像她一样担任党务工作职务,并负责开展党务活动,这些日常工作的进行需要占据大量的课余时间,但大家对此毫无怨言:“我们都希望这个组织不断地发展壮大,让越来越多的新党员加入网上党支部,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因为我们觉得,在竞争激烈的中关村,党员需要这么一个温暖的家。”
“红网”高校遭遇激情
“红色中关村”所取得的成功,反映了网络时代党建工作方式的新趋向。
与此相对应的,全国近千所高校中,通过互联网开展先进理论教育的有800多家,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大新闻网”、北方交通大学的“校园新闻网”等,也因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遭遇”激情,受到在校师生的欢迎。
自从1998年清华红色网站建立以来,有时间就去上面看看成了不少清华学子的必不可少的生活。水利工程系的曹先锋告诉记者,自己很赞赏红色网站的应运而生:“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红的、黄的、黑的各种颜色的东西应有尽有,不少大学生深受黄色和黑色之害,高校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在网络上用红色阵地打败有毒的东西。”
“红网是学生一手发起并成立的群众性理论学习网站,其重要理念是来自于同学,服务于同学。正因为如此,红网的内容和教育方式都具有亲和力,也容易为同学们所接受。”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纪洪波揭示了高校红色网站受到在校大学生欢迎的原因。
而对此,北京大学哲学系2003级硕士生查纯也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关注红网是因为里面大量信息既顾及了理论思想的学习,也结合了同学们的兴趣点。很多的同学都在浏览中,加强了理论学习和交流。因此,与单纯的理论教育比较起来,这种形式我们更欢迎。”
■相关链接
“红色网站”
红色网站即思想政治网站,它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到网站的各个栏目,将网站建设成为集思想教育、学生党建、素质培养、信息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构筑了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