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大人大校长:师资跟不上 校长难过3·15
时间:2004.03.09
北大、人大两位“校长代表”对话高等教育也要有科学发展观

  在昨天上午北京代表团的审议会上,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代表在发言中阐述的一个观点是:要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接着这个话题,同为北京团的另一位“校长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和他在会下进行了一番对话。

  ■飞船要上天,马桶也要有人修

  纪宝成:上午你讲的大学里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多种规格、多种形式的观点,我很同意。北大有北大的定位,人大有人大的定位。而我们这两所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全国还有许多普通的大学不一定是研究型的大学。不知许校长你是否同意我的这个观点:大学要注重基础学科的培养,更要注重应用学科的培养。

  许智宏:是这样的。像我原来是在科学院工作,那里有很多理科的、工科的人才,但实验室里的技术人员却很紧张。其实有许多大型企业机构非常需要人才,有些城市留下来几百万民工,但并不是这些大企业需要的,而他们需要的“高级蓝领”却很难找到,一个原因就是在人才培养上没有注重这方面需求。我觉得高等教育肯定是培养人的,但这里要理解到,培养的是不同类型的人,就像你前两天的发言讲的,飞船要上天,马桶也要有人修。

  纪宝成:培养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都有科学定位,各按其位。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看起来是多种多样的,有高等教育,有职业技术教育,从中专到大专都有,但是慢慢就成一种模式了。现在不少教育机构都有些躁动,中专要变成大专,之后一年两年,又要开始考虑升成本科,本科以后开始考虑硕士点,再往后又要改名叫大学。

  许智宏:是啊,再往后马上就要提一大批教授了。

  (两人一起笑起来。)

  纪宝成:可不是吗,千军万马最后就走一条路了,这怎么行?

  ■再不搞好师资队伍,“3·15”校长也难过

  许智宏:这些学校不断“升级”,师资能不能跟得上,是个很大的问题。

  纪宝成:是啊,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人才培养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结构,目前都有不足。

  许智宏:我曾在教育部的一个材料里看到,即使像我们这样资源还算比较丰富的学校,生师人数比也已经到了不能再提高的地步了。

  纪宝成(深有同感地插了一句):真是不能再提高了。

  许智宏:像我们北大,生师比已经到了19比1,而根据原来教育部公布的一个数据,研究型大学的生师比应该是12比1。其实我们的条件还算好的,教育部曾经发出警告,甚至有20比1的比例。我不排斥名师可以做讲座,但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课的教学质量,我很怀疑。

  纪宝成:是啊,像这样下去,以后“3·15”的时候估计校长也要难过了,学生交了钱,他也是消费者啊。

  许智宏:所以必须优化师资队伍。前一阵媒体炒我们北大“教授下岗”已经炒得很热,其实改革的目标不是下岗,是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纪宝成:我们人大的专业教师现有1300人,按照目前的学生情况还很不够,“十五”期间,我们要扩大数量至1600人。另外,我们还要从海内外适当引进一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我们对教师现在已经搞了三年的总考核,有将近100名教师受到不同程度处理,有的转岗,有的试聘等等。不过没人找我。

  (两人一起笑起来。)

  纪宝成:大家觉得应该这样抓。

  许智宏:对。( 新华网-北京青年报 乐倩 谭卫平)

(编辑:贾铁英)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