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组织编写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16》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校长刘伟教授任顾问,副校长兼创业学院院长洪大用教授、商学院院长兼创业学院副院长毛基业教授任主编,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叶康涛副教授任执行主编。本报告通过溯源新世纪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结合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前沿成果,基于全国范围内1000多所高校40万名大学生的调研数据,全景式研究了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深入访谈、案例分析、大数据分析、回归分析、文献梳理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细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报告》显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已经为我国创业教育的总体生态系统贡献了巨大活力。近九成的受访在校大学生曾考虑过创业,近两成拥有强烈的创业意向。餐饮、农业、IT、运输、教育、文化等行业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领域。七成以上在校大学生创业动机出于自我价值实现需要。更重要的是,九成左右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创业活动有一定促进帮助;高校创业教育正向促进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同时,大学生也十分看重大学专业知识对于创业的价值,“优先转入创业项目相关专业”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学校创业鼓励政策,可见高校专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但现阶段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其中制约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两大阻力因素是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和经验不足。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障碍,既有共性特征,也呈现出显著的个性化差异。为此,《报告》建议,高校在贯彻实施有关创业扶持政策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和困难,提供各有侧重、更加精准的创业帮助和支持,以更好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创业者的特定需求,从而切实增强高校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创业学院顾问靳诺书记和刘伟校长对报告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就报告内容和加强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雷朝滋、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现挂职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荆德刚等领导出席了《报告》主报告发布会。与会专家学者对《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报告》是“当前样本量最大、分析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关于中国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实证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将持续发挥创新创业研究智库功能,逐步完善报告调研网络体系、扩充案例数据、改进研究方法,继续编写年度报告,做好示范引领的同时建立权威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