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以“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为主题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文明实践展揭幕仪式暨首届潞城增绿大讲堂在通州区潞城镇潮白河国家级森林公园先行启动区举行。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为讲堂作报告。通州区副区长林正航出席活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通州区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社区居民、林场职工等200余人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管理部、生态环境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和通州区潞城镇人民政府承办,北京通州潞城集体林场协办。
朱信凯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断完善,实践路径更加具体,生态治理的视域也在不断拓宽、整体性意涵渐趋强化。中国人民大学始终致力于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完整学术理论体系,深度参与政策的制定,深入全国多个生态重点区域开展系统研究和实践指导,引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赋能生态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精准监测与智能决策,为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二元困境提供独特的人大方案,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他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和中国人民大学在通州的全新发展为重要契机,深入探讨如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推动各方在绿色产业发展、生态资源管理、环境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强合作、深化交流、凝聚共识,在全国打造更多绿色发展示范区,为推动城乡绿色发展提供可行方案,为乡村振兴、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孟景伟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在探索建立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规划愿景正在照进现实;绿色动能持续澎湃,试点建设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建设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升;绿色风尚深入人心,绿色低碳赛事活动火爆出圈,“人在林中走、身在景中游”成为日常。他表示,通州区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地合作不断走向纵深,副中心已逐步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优势学科的试验田、优质项目的承载地、优秀人才的大舞台。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和副中心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在绿色发展制度改革、绿色技术示范应用等领域深化探索,合力唱响“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的绿色发展故事,为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也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副中心经验。
与会领导、专家共同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文明实践展”揭幕并参观展览。展览从绿色低碳转型、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及倡导绿色生活等角度,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深入阐释其时代背景、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世界意义。
朱信凯为“中国人民大学实验林场”和“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社会工程实验室”授牌。未来,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将以潞城集体林场为平台,共同探索校地院场深度合作、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之路,聚焦学科融合、科研创新、思政引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建设融合发展、多维赋能、人地和谐的重要育人基地。
尹伟伦围绕落实“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战略部署,分享了推进首都花园城市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他提出,建设首都花园城市,推进全域绿化、彩化、立体化,需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一是注重乡土植物的利用,通过引种栽培丰富绿化树种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植物,构建森林乔灌草复层结构,提升光能利用率和碳汇能力;二是加强乔木花卉品种培育,丰富城市林业色彩,并提升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树木景观功能和碳汇功能;三是推广立体绿化,发展高碳汇能力型园林,研发园林低碳节能经营管理技术,提高绿化综合效益。
温铁军以“绿色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为题,从现代经济学视角,分享了绿色经济如何从粗放的数量型增长向高质量的效益型增长转变的思考,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关系,倡导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他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他还分享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林业行业绿色发展,推动林业发展方式从量的扩张同时转向质的提升,实现高质量的效益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首都重要功能承载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发展不仅关乎城市品质提升,更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在生态环境和“三农”领域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一次生态和教育相结合的具体行动,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化合作的一次落地延伸,更是共筑绿色发展与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