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暨“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大先生”座谈会在京举行。该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承办,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协办。
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等十多位嘉宾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分享。
朱永新表示,《我所认识的大先生》生动呈现了46位教育家的精神群像,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鲜活教材。他呼吁教育工作者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胸怀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在新时代,重新回顾教育家的故事、传承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教师的脑袋装到学生的脑袋,而是启迪智慧、陶冶人格、塑造灵魂,教育家精神能够鼓励教师打破传统的模式,探索AI时代的教育创新,探索个性化教学的路径,促进课堂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启发。在他看来,教师虽然不能人人都成为大先生,但是可以筑牢立身从教、教书育人的信仰之基,把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教育强国的大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96岁高龄的顾明远深情分享了著书初衷:“这些大先生用一生诠释了教育家的爱与奉献。我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激励更多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引路人。”顾先生的发言充满教育智慧与人文情怀,他谦逊地表示:“大先生就是教育家,我只是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学习他们的精神。”
冯仕政表示,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聚焦“新路方向”“思政导向”和“价值取向”,开展系列重大工程和专题活动,积极塑造党建引领“大先生”涵育的良好生态。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擘画的蓝图为方向,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育人实践,奋力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力量。
座谈会第一阶段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经理李开龙主持。
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深情回顾了与顾明远先生四十余年的学术交往,并从高等教育改革、教育家精神传承等角度,高度评价了顾明远新书《我所认识的大先生》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这本书是一部“中国现代教育人物史”,书中提到的人物如董纯才、于漪等,既是理论先驱,也是实践楷模,其事迹为学习“大先生”精神提供了鲜活案例。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孟繁华围绕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实践发言。他认为,顾明远先生的“明远四句”既是教育规律的精炼总结,也是教师成长的行动指南,并用“真、善、美”概括了大先生的精神内核。此外,他还分享了教师成长的“三转”路径,即“转知成识”“转识成智”“转智成师”。
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实践品格,他认为,教育家精神是崇高的,但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是深刻但不深奥的,教育家不是抽象的符号,是鲜活的;教育家不是遥不可及的,他就在我们身边。
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认为,做大先生,要有爱的情怀和好的理念,同时要有爱的能力,能够把爱的情怀、好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要甘于寂寞,潜心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研究。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范绪锋表示,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既要传承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又要立足新时代守正创新。他表示,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不能停留于空谈,必须通过具体鲜活的教育家案例来生动诠释,教育媒体要发挥主阵地作用,深入报道典型人物事迹,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形成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强大合力。
《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田延辉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与顾明远先生的交往经历。他表示,顾先生96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在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朴素真理,需要从“爱真理、爱智慧、爱生命”三个维度来践行,既要传承中华教育传统中“教学相长”的核心理念,又要直面当前教育功利化等现实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在发言中系统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他表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于现当代教育家的实践探索,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等多维特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高益民在发言中以细腻的视角解读了《我所认识的大先生》的独特价值。他表示,顾明远先生通过46位教育家的生动故事,不仅呈现了中国百年教育发展史,更以“教书育人在细微处”的笔触,精准刻画了每位教育家的个性特质和教育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冬梅在发言中结合基础教育实践,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她分享了人大附小在红色基因传承、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强调要构建尊重个性、多元发展的育人体系,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中国人民大学刘复兴教授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师从顾明远先生的求学经历,将教育家精神凝练为“文化根基、红色基因、实践滋养、宏大格局”四大特质。他表示,《我所认识的大先生》既是一部别样的中国现代教育史,更是一部系统的中国特色教育家群像谱,书中46位教育家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的百年征程。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必须扎根中国教育实践,传承老一辈教育家的学术品格,同时以开放创新的态度回应时代需求,真正实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
座谈会第二阶段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谢富胜主持。
本次座谈会不仅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深度碰撞,更是一次教育精神的时代传承。与会专家们以深邃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怀,共同描绘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壮美画卷。
《我所认识的大先生》一书的作者为顾明远,他在书中回忆了与46位大先生的交往故事,介绍了大先生们的生平、对教育界的贡献,及其胸怀祖国、严谨治学、宽容爱生的高尚品格和风范。这些大先生有些是顾明远先生的老师,有些是他多年的工作伙伴,他们或为教育学科的发展耕耘数十年,或在讲台上奉献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