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国际治理经验与产业安全”主题论坛举办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
时间:2025.04.21

4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国际治理经验与产业安全”主题论坛举办。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乐玉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翟东升,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健,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黄靖,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大模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苏小虎等出席。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刘春长主持。

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同时也给全球治理与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变量。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为主题,围绕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态势、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工智能治理政策以及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战略竞争等问题展开研讨。

(张立致辞)

(乐玉成作主旨发言)

彭健作“人工智能治理的全球模式与中国路径”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具有技术黑箱、社会渗透、进化快等特性,带来侵权、偏见、诈骗、责任认定模糊、失控等风险,需要各国对人工智能施加管控。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世界各国发展出不同的治理模式:在发达经济体中,欧盟 “强监管”但立场或有松动,美国“弱监管”保持创新优先,韩国安全与发展并重;发展中国家则积极探索;国际组织通过发布文件、搭建平台、制定标准来实现人工智能治理。目前,中国初步形成了阶梯式治理规则体系,未来应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多元协同治理,深化国际合作,统筹治理与发展。

黄靖作“人工智能的十字路口:是加速主义还是协调发展”的主旨演讲。他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内部斗争为例,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存在资本驱动与规则驱动的理念分歧。不同理念背后涉及不同意识形态和对民主制度的看法,反映出美国社会资本分裂。当下人工智能发展面临十字路口,中美成立了人工智能工作小组,未来应避免加速主义,坚持协调发展、保障成员平等,防止人工智能与权力、资本的斗争引发混乱。

钟新龙作“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现状、挑战及路径建议”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历史悠久但大众感知时间短,通用人工智能以大模型为代表,正处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在工业领域,应用从单点向系统集成发展,大小模型共存,大模型赋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协同场景多、数据分散、模型复用难等问题,以及数据获取整合、处理安全、权属等障碍,算法与工业生产需求也存在冲突。未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进程应分阶段推进,构建大小模型协同赋能体系,建立适配评测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苏小虎作“AI视角下:区域差异化AI治理策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的主旨演讲。他以开源情报分析为切入点,分享了AI视角下区域差异化及AI治理策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他介绍了基于大圆模型RAG能力,参考约2万篇文献开展的四层研究实例。从政策文本分析出发,运用技术做结构化分析和建模;进而细分至美国联邦与州、欧盟成员国层面研究人工智能政策,挖掘关键人物及背后推动力量;再深入到人的层面,拓展社交关系进行情报分析;最后深度剖析个体关联信息。他表示,该研究实现了AI视角下的区域化、差异化分析,AI治理策略对产业发展影响重大,研究过程蕴含的大量信息可供科研挖掘。

在问答环节中,嘉宾围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治理”等话题展开讨论。

翟东升在总结发言中回顾了全球生产中心转移的600年,提出利用人工智能终结制造业转移趋势并推动产业升级的设想,同时思考了相关成本上升时产业发展的问题。他表示,语言、图形、视频大模型分别关联价值观、审美、叙事和话语权,中美争夺大模型市场涉及到意识形态主导权竞争。人工智能使国家治理扁平化,从而具有辅助反腐监督、变革传统治理模式等作用。他介绍了美国“加速主义”意识形态源头,并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对比,表示世界意识形态新格局正在形成,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大变局中胜利推进。

编辑:崔逢源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