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康养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
来源:苏州校区
时间:2025.03.18

3月14日上午,人大智慧空间“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康养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召开。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李远延,江苏省委研究室原副巡视员、江苏老年产业学会副会长张伟新,苏州市康养集团教育投资公司负责人陈锋,苏州市康养集团投资运营部副总经理刘颖,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唐杰,智慧治理学院副院长宋鹭,人口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梁海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吉燕勇,苏州人工智能学院于秀宾、邱翔参加研讨。

唐杰介绍了新时代苏州校区的发展定位、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情况。他表示,智慧治理学院与苏州人工智能学院聚焦数字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在打造产学研用贯通的创新平台,希望与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苏州市康养集团和人口与健康学院开展紧密合作,共同聚焦苏州及长三角大健康场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共同打造社会价值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康养产品和服务研发平台。

李远延分享了“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的理念,强调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苏州养老产业化项目,形成“苏州方案”,实现老年人“老有所用,老有所为”。

吉燕勇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康养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苏州在这方面率先探索,从人工智能角度对人口进行科学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这不仅能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宋鹭分享了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交叉融合的经验,指出当前智慧养老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研发、产业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梁海伦表示人工智能为智慧康养注入强大动力、革新了传统养老模式,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关键路径,推动养老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助力人口与健康协调发展迈向新高度。

陈锋针对康养集团的产业架构展开了深入且细致的阐述。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为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希望能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现代康养与人才培养两大关键领域,推动整个康养行业向智能化、专业化迈进。

与会人员围绕智慧康养的技术应用、产业模式以及人工智能赋能康养行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编辑:陈子玥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