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年首届“温暖人大·向阳而生”生命健康节举办
来源: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时间:2024.12.24

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为核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生命观的综合体现,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2010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之一,显示了生命教育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地位。

12月11日,以“鲜活的生命:去爱,去痛,去生活”为主题的“意义一议”沙龙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雏菊之家”发起人周翾,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周莉、国学院副教授林光华、心理学系副教授李洁,从哲学、医学和心理学的多维视角出发,围绕“痛苦有无意义”“生命的意义如何认定”“生活的勇气从何而来”等话题展开对话和讨论,通过生动的故事与深刻的思考,为百余名师生呈现了一场启发心灵的对话。       

                                                                                     

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风景。嘉宾们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大家,痛苦不仅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赋予生活意义的契机;生命的意义不应依赖外界评价,而是个人追求与实践的结果;勇气是面对生命挑战、坚持自我选择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个体生命意义的关键所在。嘉宾们的分享和互动解答,为每位参与者注入了勇敢直面生活、拥抱生命价值的信心与力量,让每位参与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厚重。

“意义一议”沙龙对话是首届“温暖人大·向阳而生”生命健康节的收官活动。“温暖人大·向阳而生”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分团委心理工作室联合承办,旨在引导学生找寻生命意义,增强生命信念,营造人大独特的人文关怀与生命文化,让生命的能量看得见地流动,全面落实生命教育。

2024年10月-12月,首届“温暖人大·向阳而生”生命健康节聚焦“关于生命”主题,发挥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优势和指导作用,通过开展生命启示征集、生命足迹书写、生命疑问解答、生命意义感悟、生命教育沙龙等活动,营造人大独特的人文关怀与生命文化,引导师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让生命的能量看得见地流动。

在2024年秋的微风中,活动温暖启航,“生命启示录”线上征集活动引导学生调动生命中的阳光,从细微处洞察生命的美好,从感动处生出能量,共征集到50余名同学的投稿,从日常生活点滴到文学作品观后感,无论是细腻的文字描述,还是富有冲击力的图片,都在表达着同一个主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的同学在史铁生的文字中感悟到,残破的躯体无法困住不屈的灵魂;有的同学抓取人大校园中橘黄色的夕阳剪影,向大家展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好瞬间;还有的同学写下美丽的诗句,字里行间跃动着生命的浪漫与活力……每一篇作品、每一幅画面,都像是一段生命的独特旅程,人大学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关于生命的故事和启示。

温暖的阳光照进寒冷的冬季,在11月27日的教二草坪,我们踏上一条名为“向阳之路”的特殊旅程,从“生命缘起”的科普展板出发,沿着这条充满寓意的道路前行。在“life review人生寻迹”站,大家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们拿起笔写下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成为自己独特的生命足迹。到达“共鸣解忧”站,这里像是一座心灵的灯塔,我们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的困惑或是答案,吐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生命的忧愁在共鸣中逐渐消散,生命的旷野也在交流中显露真容。最后,在“花开满怀”站,同学们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于手工作品中,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回顾人生历程,感悟生命美好,表达自我、疗愈心灵。

通过科普展览、手工制作、心灵互动等环节,大家不仅回顾了自己的生命历程,也在彼此的分享与支持中找到了新的力量与信念。从便利贴和明信片上亲笔写下的文字,到亲手制作的花束,这些都是我们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找寻生命意义的过程,正是“找到自我”的过程,这也是“温暖人大·向阳而生”生命健康节的目的——传播正确科学的生命教育,帮助同学们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2024年首届“温暖人大·向阳而生”生命健康节圆满落幕,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用善良,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愿大家都能保持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向阳而生!

编辑:许龄艺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