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口与健康学院师生赴苏州、嘉兴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来源:人口与健康学院
时间:2024.11.26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11月15日至17日,人口与健康学院29名师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赴苏州、嘉兴两地,通过实地访学和专题研讨等方式,共同重温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历程,旨在践行“以脚步丈量祖国,以眼睛发现中国精神,以耳朵倾听人民呼声,以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青年使命,引导师生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持续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新时代的先锋与闯将。

15日晚,实践团全体成员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智慧教室集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为中心开展分组研讨和集体交流,活动由学院教师宋成主持。

在主题学习环节,宋成结合自身的理解和体会阐述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随后,各组成员结合专业特点,分别从老年学,人口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以及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等学科视角,共同探究人口老龄化、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议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展现了实践团同学关注健康中国建设,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政治嘱托的热情和决心。

16日上午,实践团一行前往嘉兴,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重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开启了一段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红色之旅。展厅里珍贵的历史照片、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实物、详尽的文字记载,带领实践团全体成员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师生生动感悟了早期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英勇历程。

结束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后,研学团一行怀着激动的心情抵达南湖烟雨楼畔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红船。从南湖红船上点燃的火种,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成为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复兴的希望之光。红船精神犹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道路。承载着非凡历史意义的红船静静地停靠在湖面,师生们在瞻仰的同时肃然起敬,深切感悟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为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践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研学团于16日下午前往苏州博物馆,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共同体验苏式美学在历史与现代中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作为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笔之作,苏州博物馆在10700平方米的一方天地内,将自然、环境、人文和历史巧妙融合,在移步换景之间让研学团成员们切身体验了“人在画中游,宝在画中置”的精巧绝妙布局,也让研学团成员们在琳琅满目的馆藏国宝和粉墙黛瓦的园林美学中深刻感悟到中华文明的文脉赓续,历史与现实的共生共荣,以及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6日傍晚,研学团移步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感受这座水乡古城双棋盘格局的风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殷切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研学团全体成员在领略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深厚力量的同时,也深入探究了对于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芦苇轻摇映碧水,烽火岁月铸英魂。17日上午,研学团来到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沙家浜。这里的每一处遗迹、每一段史料,都是红色基因的生动载体,承载着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伟大精神。

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时,通过展品与老照片,学习苏南东路抗日历史,研学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涌动的革命精神,被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深厚情谊深深打动。抗日实景剧《芦荡烽火》通过生动的演绎全方位展现了“芦荡火种,鱼水深情”的沙家浜精神,让研学团全体师生再次对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定抗敌的壮举和理想信念有了更深入的感悟,即使在和平年代,仍须不忘初心、弘扬传统、砥砺前行。

红船启梦,苏城序章。人口与健康学院党员师生在革命圣地汲取了前辈们的奋斗精神,在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责任的理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人口与健康学院将继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以坚定信念和“有我”姿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健康中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编辑:许龄艺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