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与历史使命”青年对话会举办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4.11.26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探索汇聚哲学社会科学的青年力量,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11月23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与历史使命”青年对话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对话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讲师团等全国40余家单位近200名青年学者和师生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岩,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明琨、讲师王校楠等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李晓雨主持会议。

开幕式上,朱岩在致辞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对话会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更好地凝聚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中的青年人才,为担当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使命作出新贡献。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朱岩强调,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把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的热情,以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们为楷模,不断拓展学术视野,努力精研时代理论,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充分彰显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主动和实践担当。

秦宣作题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变化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成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作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不断提升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世情新变化”“国情新变化”“党情新变化”,回答好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三个重大问题。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们应始终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李晓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本次对话会是面向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学者和全国青年理论宣讲者而打造的关于学术学理对话、理论宣讲交流等方面的有益尝试。本次青年对话将会作为一个契机,希望所有参会校友嘉宾,兄弟院校青年师生都能深化交流,增进情谊,念好“学”“思”“践”“悟”四字诀,进一步加强相互学习借鉴,在青春奋斗的赛道上携手奔跑,砥砺前行。

在议题一的主发言环节,首都医科大学祝伟伟老师以《坚守“魂脉”“根脉”筑牢信仰根基》为主题,内蒙古大学莫伶老师以《融媒体时代让“理”必关风》为主题,分享了引导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和感悟。

主题对话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副团长林凯歌主持,对外经贸大学王丽丽老师、清华大学李玓老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陈雨萌老师就筑牢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根基问题交流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于“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国际视野”“分析当代思潮”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在议题二的主发言环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讲师团邬佳老师以《内蒙古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有效传播的青年实践》为主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娜娜老师以《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分享了推动党的理论传播更加生动有效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感悟。

主题对话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副团长楚润东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毕研永老师、清华大学路子达老师、陕西师范大学王凡老师,就拓展党的理论创新传播和阐释等相关内容讨论了“把握理论创新前沿动态”“掌握青年的思想特点”“挖掘理论创新的体制机制支撑”等主要观点。

在议题三的主发言环节,山西师范大学杨海亮老师以《青年探索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则探析》为主题,中国传媒大学钟思雨老师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应用体系》为主题,分享了自身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所进行的探索。

主题对话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副团长嵇睿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王校楠老师、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胡云皓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王君颖老师,就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交流了“激发青年自觉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等研究原则。

议题四的对话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求索学社宣讲团团长陈正主持,华中师范大学高源老师、东南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团长张剑宇、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团长张宇航、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宣讲团副团长杨静、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崇实宣讲团团长冀宇超交流了各自宣讲团的工作经验,共同对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的未来征程进行了展望。

会议最后,陈明琨以五个“五”作总结发言。第一个“五”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成立5周年;第二个“五”指与会成员均是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青年学者和青年学子,汇聚了各级各层的青年力量;第三个“五”指秦宣教授的主旨报告与四个子议题的青年对话共五个部分,体现了活动组织的系统、全面、完整;第四个“五”指本次对话会的五个特点:主题鲜明,队伍齐整,形式多样,讨论充分,目标明确;第五个“五”指本次对话会给予我们的五个启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青年,青年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传播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要求付出青年的实践,青年要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不懈探索,青年是党的理论创新发展与宣传的未来和希望。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在这个由金黄银杏叶铺就的美好时节,哲学社会科学百余位青年师生代表齐聚一堂,绘就了当代中国青年齐心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动人画卷。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社会群体。本次对话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作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学习者,我们应以更加坚定的信仰、更为明确的方向、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坚实的步伐,投入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去,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许龄艺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