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年秋季学期《大学生创业训练》结课项目路演开展
来源:人大文化科技园
时间:2025.01.08

2024年12月18日、12月25日晚,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秋季《大学生创业训练》课程项目结课路演开展,7支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了实战路演,为本学期课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业训练》课程由人大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联合开设。该课程围绕“大学生创业”核心主题,由高校教师、企业家、资深投资人、创业导师等组成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对创业的各环节和要素进行专题授课。通过创业讲座、企业游学、模拟路演等形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一套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训练的完整培养体系。

本学期《大学生创业训练》课程在选题上突破传统,选定“如何经营一家校园商超”这一创业训练方向。课程内容聚焦于创新创业和商超领域的核心知识,内容涵盖市场趋势分析、商业模式构建、运营策略制定以及渠道拓展等。此外,课程的实践课时占比显著提高,借助市场调研、痛点分析以及具体案例拆解等多元化实践活动,全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研分析技巧以及实战应对能力。

AA加速器创始人兼长风基金创始合伙人吴玲伟、铜陵科创基金&元和资本创始合伙人吴瑶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副总经理冯鹏达、人大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总经理王晓薇等多位校内外创业导师担任点评嘉宾。

在项目路演正式开始前,吴玲伟带来《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的主题分享。她表示,人工智能的底色是人文。随着人工智能(AI)的日益强大和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渐行渐近,人文主义的价值将愈发凸显。她鼓励文科生利用AI工具发挥人文优势,理科生跨学科学习融合技术与人文。

在课堂上,同学们围绕AI发展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掌握大数据的企业在行为道德上的边界,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类未来走向的影响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思辨。吴玲伟巧妙地引导学生们探讨如何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商业化进程中,仍然能够坚守人本主义的价值观,此番引导不仅促使同学们对科技伦理进行了深入思考,更引发了他们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深刻反思。

路演现场,7个团队各展所长,项目特色鲜明。日食人大、RUCycle超市、凯特的小店、饱饱巴市、ChargEat充食站、“新易添”校园超市、我有一所房子等项目紧密贴合校园生活的实际需求,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思维。同学们将课堂理论融入实践操作,从多元视角深入探索校园商超领域的创新点,并在8分钟的精彩路演中充分展示了各自创业项目的创意构思和实践成果。

本学期结课路演评分特别新增投资加成得分机制,每个项目团队手持100万元筹码,按照一定规则共同商议投资心仪项目。这一环节全面锻炼同学们团队决策、项目评估以及投资规划等多方面综合能力。路演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化身“投资人”积极参与,部分项目凭借独特创意和充分准备,成功吸引超百万投资,成为了课堂上的焦点。

各位点评嘉宾针对校园商超的创新模式、校园市场的独特场景需求、项目运营模式以及财务规划等多个维度,向同学们提出了项目存在的问题,并从自身从业经验和投资角度,给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项目路演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总经理白连永作总结发言。他对同学们展现出的极具创意的商业构想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勉励同学们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将创业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此外,白连永还激励同学们充分发挥人文优势,秉持开放与创新的视角,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下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与机遇。

编辑:张瀚文
责任编辑:董涵琪